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第19周 排行榜(05.09-05.15)
商务版图书
1.
卡布斯教诲录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2.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
3.
休谟政治论文选
[英]休谟
4.
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
5.
大宪章
陈国华 译
6.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
7.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美]M.罗斯托夫采夫
8.
形而上学导论
[德]海德格尔
9.
人类理解论
[英] 约翰·洛克
10.
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导论
[波兰]塔尔斯基
11.
原始思维
[法]列维 – 布留尔
12.
自由主义
[英]霍布豪斯
13.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费尔巴哈
14.
认识与谬误
[奥]恩斯特·马赫
15.
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专名小词典
梁德润
16.
论美国的民主(全二卷)
[法]托克维尔
17.
漫画东方智慧系列·达摩禅
蔡志忠
18.
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朱曾汶
19.
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
20.
幼学琼林
冯国超
非商务版图书
排名
书名
出版社
1.
老饕漫笔赵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
缺席的岛屿故事:从头开始说台湾
杨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
选择中医
董洪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世界五千年
孙晓文等
少年儿童出版社
5.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
四川人民出版社
6.
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
戈岱司
中国藏学出版社
7.
一代人的心事潘耀明
江西教育出版社
8.
马尔多罗之歌
[法] 洛特雷阿蒙
四川文艺出版社
9.
正义之士2:奇幻超人
[日] 宫西达也
青岛出版社
10.
明史纪事本末(全4册)
谷应泰
中华书局
11.
锦衣卫:畸变的国器熊剑平中华书局
12.
陆贽集(全二册)
[唐] 陆贽
中华书局
13.
书法学徒记
刘涛
中华书局
14.
人·兽·鬼(钱锺书集)
钱锺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5.
白鹿原
陈忠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6.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温伯陵
台海出版社
17.
中国布衣
张曼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8.
千字文探源(全二册)
万献初 等
中华书局
19.
内证观察笔记
无名氏
广西师范大学出
20.
秘密:终极奥秘
朗达·拜恩
湖南文艺出版社
今日推荐
关于抗疫/医学的十本书
1.《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韩毅著认识古代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官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宋代社会的反应机制防治措施的发展脉络、历史经验和教训等以宋代发生的293次疫病为研究对象首次系统研究宋代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2.《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涂丰恩著医生和病人共同谱写的故事展现三百年前复杂而多样的医疗情境尝试捕捉当时医生与病人的活动与互动为当下医患关系的改善提供历史镜鉴中医的世界里,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体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例如头部出现了某种病症,脚底就有“心电感应”。而在西医领域,医学分成若干门类,牙医无法判断肺部的病情,骨科医生对于肾病完全是外行。而古代的中国医者,几乎都是全科医生,凭靠“望、闻、问、切”的方法,敢于接手治疗男女老幼的各种疾病,有时,甚至还一并给动物治病。在医者眼里,无论是显赫的达官贵人,还是底层贫苦的农人,都是平等的。
3.《美国的痼疾:一位历史学家对疫情的反思》[美]蒂莫西·斯奈德著;陈博 译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病中沉思录,笔锋直指美国医疗系统之痼疾顽瘴。原书曾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位列亚马逊医疗类排行榜第1名,社会研究类第2名。
4.《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梁其姿 著,朱慧颖 译一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领域顶尖学者的精心著作是中国疾病史研究的里程碑开创了亚洲医疗史的新方向
古老、神秘、可怖、被污名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少有一种疾病像麻风一般一直困扰着患者、译者、宗教人士、文人与政治家。麻风病甚至突然出现于中国民间故事中,将麻风病的传染扩散归咎于同不守妇道女子的性接触。
5.《世界历史上的疾病与医学》[美]谢尔登·沃茨著;张炜 译
世界史专题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
从宏观角度对世界上已知的医疗系统进行了考察
人类医学实践由医生和从业人员共同塑造
还在大量的原创性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全球化对当代疾病与医学的影响
6.《从中医看中国文化》李建民 著了解中医,是认识生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中医不只是看病把脉的技术中医与儒道是国学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找回对中国文化的“敬畏意识”
7.《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二十世纪的变迁》[美] 吴章,[美] 玛丽·布朗·布洛克 著汇集了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国学者的文章首次展现20世纪中国医学变迁的概况记述医学专业领域的活动及疾病管理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科学力量对疾病演变进程的巨大影响
8.《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
凌锋策划;孙晓飞 著
医生与患者健康与疾病生命与死亡世界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策划世界叙事医学领域的前沿性探索十余位神经外科医生真情口述走进医患之间感人的生命故事
9.《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顾方舟 口述;范瑞婷 整理2018年度中国好书一位九十高龄仍心系免疫事业的病毒学家一段拯救千百万人却鲜为人知的尘封往事历时四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访问并整理成书往返京滇,走访顾方舟先生多位亲友以求全景呈现历史
一个让中国远离小儿麻痹症的人“糖丸爷爷”顾方舟20世纪50年代,有一种病在国内流行很厉害,这就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它可能引起轻重不等的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有些孩子可能因此手不能动了,有些可能不会走路了,最严重的是没办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顾老记得,有个家长背着瘫痪的孩子过来找他说:“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参加国家建设呢。”他当时只能遗憾地回答:“太抱歉了,我们对这个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到医院去整形、矫正,恢复部分功能,要让他完全恢复到正常不可能。”他看到那个家长的眼神马上黯淡了下来。——《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10. 《医学的温度》韩启德 著2020年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意义如何?
精准医学的时代到来了吗?
如何对待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怎样认识医学的来路与归途?
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的人不断地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
我感谢生命中的许多“偶遇”,这些“偶遇”让我悟到医道中的一些基本情理。60多年前照看我的护士,50年前感谢我的那位农民老伯伯,40多年前我在农村遇到的那些病人,大概许多都已经离开人间了,但是他们留给我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我对医学温度的体验和理解。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韩启德《医学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