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病是什么(企鹅症)

企鹅病是啥症状?

企鹅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也就是遗传性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最常见特发性变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如儿童期发病,肢体进行性共济失调,伴锥体束征,发音困难,深感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以及脊柱侧突,弓形足和心脏损害等非神经系统表现。
企鹅病是什么(企鹅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包括SCA1-21,30~40岁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也有儿童期及70岁起病者;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表现走路摇晃,突然跌倒和讲话含糊不清,以及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痴呆和远端肌萎缩等;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痉挛步态,音叉振动觉及本体觉丧失,通常起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企鹅病的治疗原理中医怎么看?

本文给大家介绍企鹅病的中医治疗原理,企鹅病就是医学中常说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由于走路不稳,摇摆晃动形似企鹅故得此名。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企鹅病治疗原理——中医篇

企鹅病多为遗传性,也有因后天原因造成获得性共济失调,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脑外伤,长期缺血缺氧等等。

目前医学无法改变人体基因,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对此类疾病进行缓解治疗。企鹅病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于“痿证”、“痿蹙”、“颤证”等范畴。但又不能与之完全等同。有人认为本病可称为“骨摇”,依据是《灵枢·根结》篇提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意思是指骨节弛缓不收,动摇不定之意,与共济失调的表现吻合,后期可发为骨痿,亦相对应一致。

中医治疗企鹅病与西医不同,西医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检查确定是否遗传,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甚至要确定是小脑性、大脑性还是前庭性,中医则通过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根据以往治疗经验,可将病因分为以下几种:

1、脾肾亏虚:腿足自感无力,起立要用手撑,行走要靠人扶,步态不稳,跨步躯体前倾,足软易于跌仆,肢寒肌肉松弛,动则微有颤抖,平素形寒怯冷,纳少脘胀便溏。舌淡质薄苔白,脉象沉濡微弱。

2、阴虚风劫:肢体瘦削,步履艰难,站则摇晃欲坠,步则曲线行进,两脚剪刀交叉,手也难以操作,书写歪斜过大,时有肢体颤抖,动作协调不良,言 词含糊顿挫,语句单调不清,伴有头晕目眩,脑转耳鸣,腰膝酸软,或见潮热,手足心热,足跟痛。舌质红或红绛,苔少或见无苔,脉象细数。

3、肾督阳虚:下肢痿软发凉,脊柱侧弯后凸,行走下肢艰难,躯干前倾欲仆,手足可见畸形,言语呐吃呆愚,可伴心悸怔忡,阳痿不举,性欲减退。苔薄舌质淡白,脉象沉细尺弱。

治疗企鹅病需要根据以上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一般情况下企鹅病的治疗需要以下三个阶段:

1、健运脾胃,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体具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关节疏利,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肢体活动有力。

2、补益肝肾“肝肾同源”,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肝肾不足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3、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关于企鹅病的治疗原理——中医篇就介绍到这里结束了,患病请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